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室内分别对美国白蛾雌虫和雄虫进行了55种寄主化合物的触角电位活性实验.结果显示,雄蛾反应较强的化合物分别是(强度从大到小排列,下同):反-2-己烯乙酸酯、壬醛、己醛、反-2-己烯醛、己醇、乙酸异戊酯、顺-3-己烯乙酸酯、乙酰乙酸乙酯和香茅醛及(+)-香茅醛;雌蛾反应较强的化合物分别是:己醇、己醛、苯乙酮、乙酸异戊酯、壬醛、反-2-己烯醛、顺-3-己烯乙酸酯、香茅醛、顺-3-己烯-1-醇及反-2-己烯醇.从55种化合物中筛选出了7种活性较高的化合物进行了剂量反应实验,结果显示,美国白蛾雄蛾对7种化合物的反应都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强,而且雄蛾对每种化合物最高剂量1000 μg的相对反应值都与同种化合物其他剂量的相对反应值反应有显著性差异.
推荐文章
核桃举肢蛾对植物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核桃举肢蛾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
剂量反应
植物挥发物对蛾类昆虫行为影响的研究进展
植物挥发物
蛾类
定向
求偶
交配
产卵
取食
金龟甲对蓖麻叶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和行为反应
金龟甲
蓖麻
植物挥发物
触角电位(EAG)
“Y”型嗅觉仪
两近缘种夜蛾对低浓度烟草挥发物的触角电位反应
近缘种
棉铃虫
烟夜蛾
烟草挥发物
触角电位
化学通讯
寄主定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重大林业入侵害虫美国白蛾对植物次生挥发物质的触角电位活性
来源期刊 科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美国白蛾 触角电位 植物次生 挥发物质 入侵害虫
年,卷(期) 2012,(25)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380-2389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007/s11434-012-5356-z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钟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70 1455 23.0 35.0
2 唐睿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4 35 3.0 4.0
3 苏茂文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2 59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2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美国白蛾
触角电位
植物次生
挥发物质
入侵害虫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科学通报
旬刊
0023-074X
11-1784/N
大16开
北京东城区东黄城根北街16号
80-213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87
总下载数(次)
74
总被引数(次)
20401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