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主义形成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阐释的是对当时的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的理论。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传入中国时,并被中国知识分子李大钊、陈独秀等人所接纳,并上升为指导中国革命进程的理论,在以后的五四时期,大革命时期为广大的工人农民群众所拥护,这与当时的国际背景,中国当时的基本国情有很大的关系,一战的爆发,国际思潮的涌入激发了知识分子对社会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是给中国人民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从深层次看,中国传统文化重儒家倡导的"仁"、"修齐"、"治平"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等核心理念,始终伴随着马克思在中国传播,因此,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是密切相关。
推荐文章
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负效应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化
负效应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有机结合
试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科学内涵
必然性
实现路径
交流·融合·发展——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
交流
融合
发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简析传统文化促使中国大众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必然性
来源期刊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大众 选择马克思主义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5
页数 2页 分类号 D6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彦磊 3 0 0.0 0.0
2 刘伟鸿 2 0 0.0 0.0
3 杜林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传统文化
大众
选择马克思主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季刊
1007-9106
62-1110/C
大16开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97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98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