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方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方法 30例初诊红斑狼疮患者通过投掷硬币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行血浆置换联合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治疗,对照组15例单用强的松和环磷酰胺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及药物不良反应数据.结果 治疗后2组间血小板、血沉、补体C4、白蛋白、IgA、IgM、γ-球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发热、红斑、关节痛好转率(100%、93.3%和9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3%、53.3%和60.0%),P均<0.05.治疗组出现低钙手足抽搐3例,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推荐文章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分析
双重膜滤过式血浆置换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分析
免疫抑制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红斑狼疮,系统性
环磷酰胺
雷公藤
卵巢功能
妊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
妊娠
妊娠管理
治疗进展
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蛋白A免疫吸附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理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血浆置换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浆置换 强的松 环磷酰胺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35
页数 分类号 R593.2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丽 中国医科大学本溪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12 79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15)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浆置换
强的松
环磷酰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研究
月刊
1674-8182
32-1811/R
大16开
南京市山西路57号
28-23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46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3536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