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用次毫米过滤(sub-milliFiltration,SMF)组件将生物处理系统内的污泥分为高浓度区和低浓度区,使高浓度区保持大量污泥,强化对有机物的去除,使低浓度区污泥浓度满足膜分离的要求.主要验证了小回流比(R为0.5、1.0、1.5、2.0)条件下污泥浓度分区的效果,考察了采用SMF组件后,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并将各小回流比条件下A、B两区污泥浓度的理论值和实测值做比较.结果表明,在小回流比条件下可实现污泥浓度分区,低浓度区的MLSS在9 g.L-1以下,高浓度区的MLSS在20 g.L-1以上;系统的COD平均去除率超过90%;A、B两区MLVSS的理论值与实测值具有相关性.
推荐文章
恒回流比间歇精馏的最小回流比计算及其能耗分析
间歇精馏
恒回流比
最小回流比
能耗
二元混合物
用夹紧区原理确定多元恒回流比分批精馏最小回流比
多元分批精馏
最小回流比
夹紧区
简捷设计
活性污泥法工艺中临界回流比的研究
活性污泥法
临界回流比
最大回流污泥浓度
倍率系数
丁坝回流分区机理及回流尺度流量试验研究
丁坝
回流分区
回流尺度
流量
试验研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小回流比条件下污泥浓度分区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次毫米过滤 污泥 浓度分区 回流比 理论值 实测值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23-1929
页数 分类号 X7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素兰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38 220 9.0 13.0
2 邢传宏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32 155 7.0 11.0
3 李瑞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35 173 8.0 11.0
4 史思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 4 17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2)
共引文献  (176)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毫米过滤
污泥
浓度分区
回流比
理论值
实测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总被引数(次)
23188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