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下河沿、青铜峡、石嘴山、巴彦高勒、三湖河口和头道拐6个水文站不同时期水沙资料的分析,宁蒙河道的冲淤演变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60年以前河床处于微淤状态。1961年至1986年,宁蒙河道呈冲刷状态。1986年以后宁蒙河道呈淤积状态。水力因素、水库调控和风沙入河等因素影响了河道的冲淤演变。黄河自1986年以来出现枯水系列,汛期来水少,挟沙能力降低,河道淤积严重。1987-2006年黄河上游主要控制站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均比多年均值分别减小8.7-25.5%和13-53.1%。水库调蓄造成宁蒙河道汛期水量、沙量占年水量、沙量的比例减小。宁蒙河段是黄河流域风成沙直接入黄的主要河段。风沙入黄使河道泥沙粗化,由于粒径大于0.1mm颗粒很少形成悬浮物质,影响了泥沙的输移和淤积状态。在维持河道健康的前提下,对宁蒙河段的治理应该坚持因地制宜,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
推荐文章
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
凌情
凌汛
槽蓄水增量
黄河
宁蒙河段
黄河宁蒙河段凌情特性研究
凌情
凌汛
槽蓄水增量
黄河
宁蒙河段
黄河宁蒙河段冲淤演变特点及趋势分析
水量
沙量
冲淤演变
冲淤量
黄河下游游荡河段河床演变对河道整治的响应
河道整治
河床过程
游荡性河道
黄河下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宁蒙河段河道演变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冲淤演变 水库调节 风沙入河 综合治理 宁蒙河段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3
页数 分类号 P333.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强国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193 5351 43.0 60.0
2 方海燕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43 726 15.0 25.0
3 李秋艳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16 216 9.0 1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4)
同被引文献  (134)
二级引证文献  (6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8)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8)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8(1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冲淤演变
水库调节
风沙入河
综合治理
宁蒙河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月刊
1003-7578
15-1112/N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247信箱
16-64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1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9019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