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水华频繁爆发,如何有效控制水华,治理富营养化水体是目前水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目前湖泊藻类控制技术主要有:物理方法、化学法、生物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其固有的缺点.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抑制有害藻类生长具有廉价、生态安全等优点近年来备受关注.化感作用就是生物体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即化感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信息并导致生物体相互作用.归纳了国内外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化感作用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已报道的抑藻水生植物种类、已从水生植物体内和种植水中分离鉴定得到的化感物质),以及化感物质的联合作用研究,讨论了化感物质的生态安全性.通过化感作用能有效控制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各种藻类生长,优化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例如,水体中投放大麦秆可以增加无脊椎动物以及鱼类的数量,从而达到改善水生生态系统的目的.展望了植物化感作用用于水环境治理的发展前景.以期为利用植物化感作用控制水华的发生提供理论基础
推荐文章
植物抑藻作用及抑藻物质研究
抑藻
富营养化
植物
强壮前沟藻化感物质分析
强壮前沟藻去藻滤液
粗提物
化感物质
溶藻效应
GC/MS分析
沉水植物中挥发性物质对铜绿微囊藻的化感作用
沉水植物
挥发油
铜绿微囊藻
化感作用
气-质联用
OsMYB调控化感水稻酚酸类物质合成及其抑草作用
水稻
化感作用
转录因子
酚酸
基因表达调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化感物质的抑藻作用研究、应用及生态安全性评价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化感物质 联合作用 工程实践 生态安全性评价
年,卷(期) 2012,(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75-1379
页数 分类号 X17
字数 41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振斌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160 7101 43.0 80.0
2 王红强 河南城建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系 17 106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0)
共引文献  (542)
参考文献  (5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117)
二级引证文献  (62)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7(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3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0(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1(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2(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5(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2006(5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8)
2007(4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08(39)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9(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5(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1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化感物质
联合作用
工程实践
生态安全性评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