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芪参复康胶囊、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63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中药组(31例)给予芪参复康胶囊0.2~0.6 g口服,3次/d,西药组(32例)给予用氟西汀胶囊(江苏常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40(20±5)mg/d,每日晨口服,可酌情短期合用小剂量苯二氮卓类药,不合用其他抗抑郁药.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6周进行17项HAMD评定及行P300检查,32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P300检查.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1)两组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1±5.1)分vs (29.0±4.5)分,P>0.05],治疗后中药组HAMD评分低于西药组[(10.1±3.2)分vs(12.3±3.4)分,P<0.05],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西药组[(65.6±2.1)% vs(57.9 ±3.2)%,P<0.05].(2)两组治疗前CZ点潜伏期及波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的P2、N2、P3的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2(152.8±54.1)ms vs (208.9±57.6) ms,(174.5±63.2)ms vs(207.3±55.8)ms;N2(208.7±57.9)ms vs (273.4±62.0) ms,(239.2±59.2) ms vs (275.6±60.8)ms;P3(319.1±60.2)ms vs(396.3±66.3)ms,(315.6±61.1)ms vs(394.7 ±55.6)ms,P均<0.05],波幅均显著升高[P2(7.8±1.7)μV vs(3.3±1.2)μV,(7.0±1.4)μV vs(3.4±1.4)μV;N2(3.6±1.4)μV vs (1.0±0.7)μV,(2.4±1.3)μV vs(1.2±1.0) μV;P3 (9.6±2.2) μV vs (4.5±1.0)μV,(7.5±2.2)μV vs (4.6±1.2)μV,P均<0.05];治疗后,与中药组相比,西药组P2、N2的潜伏期延迟(P<0.05),P3的潜伏期与中药组相近(P>0.05),N2、P3的波幅偏低(P<0.05),P2的波幅值与中药组相近(P>0.05).(3)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中药组、西药组P2、N2、P3的潜伏期均显著延迟,波幅都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中药组P2、N2、P3的潜伏期值及p2、N2、P3的波幅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西药组P2、N2的潜伏期显著延迟(P<0.05),P3的潜伏期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P2、N2、P3的波幅显著偏低(P<0.05).结论 芪参复康胶囊芪、氟西汀治疗可改善首发抑郁症认知功能,而芪参复康胶囊提高患者信息加工的前期准备效率优于西药氟西汀.
推荐文章
芪参复康胶囊和氟西汀对重性抑郁症患者视觉空间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芪参复康胶囊
氟西汀
重性抑郁症
视觉空间旋转
事件相关电位
芪参复康胶囊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智力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芪参复康胶囊
氟西汀
抑郁症
智力
事件相关电位
芪参复康胶囊和氟西汀治疗首发抑郁症临床疗效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抑郁症/中西医结合疗法
补益剂/治疗应用
@芪参复康胶囊
氟西汀
芪参复康胶囊治疗重症抑郁症患者445例*
抑郁症/中医药疗法
重症
补益剂/治疗应用
@芪参复康胶囊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芪参复康胶囊、氟西汀对首发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医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抗抑郁药/投药和剂量 胶囊△ 氟西汀/药理学 抑郁症/病理生理学 电生理学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2-745
页数 分类号 R285.6
字数 299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8-1372.2012.06.007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7)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抗抑郁药/投药和剂量
胶囊△
氟西汀/药理学
抑郁症/病理生理学
电生理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医师杂志
月刊
1008-1372
43-1274/R
大16开
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中国医师杂志社518办公室
42-141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756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07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