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症状。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全国各地均可发生。但在大庆市为害较重,流行年份减产20%-30%。为害地上部,苗期、成株均可发病,花期受害重,产生苗枯、叶腐、茎腐、荚腐等症。苗期染病茎基部褐变,呈水渍状,湿度大时长出棉絮状白色菌丝,后病部干缩呈黄褐色枯死,表皮撕裂状。叶片染病始于植株下部,初叶面生暗绿色水浸状斑,后扩展为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中心灰褐色,四周暗褐色,外有黄色晕圈;湿度大时亦生白色菌丝,叶片腐烂脱落。茎秆染病多从主茎中下部分杈处开始,病部水浸状,后褪为浅褐色至近白色,病斑形状不规则,常环绕茎部向上下扩展,致病部以上枯死或倒折。湿度大时在菌丝处形成黑色菌核。
推荐文章
胡萝卜菌核病防治技术探讨
胡萝卜
菌核病
防治
大豆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药剂
大豆菌核病
对比
防效
不同杀菌剂在油菜菌核病防治中的效果对比
油菜
杀菌剂
菌核病
毒力测定
田间防治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菌核病防治技术
来源期刊 现代农业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大豆菌核病 防治技术 褐色 白腐病 大庆市 地上部 菌丝 湿度
年,卷(期) 2012,(6) 所属期刊栏目 植保土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43
页数 1页 分类号 S435.651
字数 18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708.2012.06.04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长明 7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菌核病
防治技术
褐色
白腐病
大庆市
地上部
菌丝
湿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农业
月刊
1008-0708
15-1098/Z
大16开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70号农牧业厅办公楼
16-38
197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395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56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