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估三维对比增强核磁共振血管造影(Three dimensional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3D 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 36例拟诊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和3D CEMRA检查,以DSA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标准,应用统计软件Meta-DiSc1.4计算3D 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eic ROC)下面积.结果 3D 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56处,DSA诊断54处,两种诊断方法检出率无差别(x2,P=0.65);以DSA为诊断金标准,3D CEMR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0.80(95CI:0.68~0.89)特异性为0.99(0.98~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5.结论 3D CEMRA诊断颈动脉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替代DSA.
推荐文章
肾动脉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血管成像
肾动脉
对比剂
血池
支架
三维对比增强MRA在下肢动脉病变血管成像中的临床应用
动脉硬化,闭塞性
血栓性脉管炎,闭塞性
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部位对老年颈动脉狭窄病人认知功能的影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
狭窄程度
狭窄部位
老年人
非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发展及应用
非对比增强
血管成像
磁共振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维对比增强MR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西部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年,卷(期) 2012,(10) 所属期刊栏目 影像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91-1992
页数 分类号 R543.4
字数 163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2-3511.2012.10.05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辜忠良 荣县人民医院放射科 5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5)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颈动脉狭窄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医学
月刊
1672-3511
51-1654/R
大16开
成都市武候区浆洗街8号国嘉南苑10F-6号
62-243
200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53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5424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