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肝胆疾患,于临床观之,不但其生理复杂,病机亦头绪纷繁,究其致因,近人有以"邪毒",有以"痰湿",有以"瘀血",其治理之法多以清热解毒、清化痰湿、活血化瘀为主,皆有所创获.
徐经世教授是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安徽省名中医.徐教授临症50余载,对肝胆病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思路有其独到的见解,兹将徐教授论治肝胆病的经验简介于后,敬希指正.
1辨明病机,把握规律
徐教授认为,内科杂病机因复杂,临床诸多疾病皆可由郁而生,就中医学肝病而言,因郁致病者尤为突出.肝胆疾病不论是外感还是内伤,不管是由寒转热,或是由实变虚,由虚转实,其演变和归宿虽有不同,但"郁"者均寓其中.特别是当今社会,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之疾病由郁所致者多见.而郁又多源于志虑不伸,气先为病,肝之受及者又居于其首.因肝在五脏中既有生化调节之用,又有制约平衡之功,肝主疏泄,其气具有疏通调达全身气机,进而促进精血津液的运化输布、脾胃气机的升降以及胆汁的分泌排泄功能.若肝气郁结,体内津液输布失常,则可形成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又肝为血脏,主司条达,一旦失其所常,则气血不调,血脉瘀滞,而病为之生焉.故《丹溪心法·六郁》有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此为肝脏本身生理功能失调而致的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