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益肾通痹汤对大鼠压迫性神经根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中药组、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每组18只.采用王拥军等建立的腰神经根压迫造模法对模型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中药组和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大鼠进行造模,空白组大鼠切开背部后立即缝合.造模成功后,甲基强的松龙组以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中药组以益肾通痹汤灌胃,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以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并以益肾通痹汤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仅以相同剂量的蒸馏水灌胃.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对各组大鼠的行为学特征和神经根损伤区变化进行观察.结果:①行为学特征:7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降低大鼠行为学特征评分,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61.309,P=0.000;益肾通痹汤:F =98.078,P=0.000;联合应用:F=39.654,P=0.001);14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降低大鼠行为学特征评分,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156.902,P=0.000;益肾通痹汤:F=196.267,P=0.000;联合应用:F =29.512,P=0.002);28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降低大鼠行为学特征评分,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 =96.098,P=0.000;益肾通痹汤:F=78.204,P=0.000;联合应用:F=19.090,P=0.001).②正常神经元:7 d时各组正常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30,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除模型组与中药组、甲基强的松龙组与甲基强的松龙+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87;P =0.069),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4 d时各组正常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098,P=0.002);进一步两两比较,除模型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67),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 d时各组正常神经元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43,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除模型组与甲基强的松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 =0.098),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变性神经元:7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减少变性神经元数量,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154.521,P=0.000;益肾通痹汤:F=102.721,P=0.000;联合应用:F=19.512,P=0.002);14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减少变性神经元数量,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 =54.912,P=0.000;益肾通痹汤:F =60.451,P=0.001;联合应用:F=12.720,P=0.002);28 d时甲基强的松龙、益肾通痹汤单独使用均能减少变性神经元数量,且二者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甲基强的松龙:F=67.912,P=0.001;益肾通痹汤:F =53.109,P=0.001;联合应用:F=9.560,P=0.002).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益肾通痹汤能够减轻机械压迫性神经根损伤所导致的神经功能及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促进损伤神经元修复以及正常神经元再生,具有改善神经功能、保护神经根的作用.
推荐文章
甲基强的松龙合益肾通痹汤对脊髓型颈椎病术后脊髓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
脊髓型颈椎病
甲基强的松龙
益肾通痹汤
脊髓功能状态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儿童Ⅲ级紫癜性肾炎的护理
紫癜性肾炎
儿童
甲基强的松龙
环磷酰胺
不良反应
甲基强的松龙和吲哚美辛对大鼠腹主动脉瘤的防治作用
胰弹性蛋白酶
主动脉瘤,腹
甲泼尼龙
吲哚美辛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益肾通痹汤对大鼠压迫性神经根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期刊 中医正骨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神经根病 益肾通痹汤 甲泼尼龙 动物实验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4
页数 分类号 R681.53
字数 55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015.2012.03.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建安 37 227 8.0 14.0
2 陈刚 60 176 8.0 10.0
3 李志伟 19 110 5.0 10.0
4 王金荣 3 3 1.0 1.0
5 沈海滨 9 25 4.0 4.0
6 周克中 8 24 3.0 4.0
7 戴斌 4 12 2.0 3.0
8 李道龙 5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9)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神经根病
益肾通痹汤
甲泼尼龙
动物实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正骨
月刊
1001-6015
41-1162/R
大16开
河南省洛阳市启明南路82号
36-129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38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1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