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采取闭合复位的DDH患儿258例,其中106例(160髋)获得随访;年龄6~36个月,平均16.9个月.其中男12例,女94例,左侧脱位34例,右侧脱位18例,双侧脱位54例.脱位程度按T(o)nnis分型:Ⅰ型23髋,Ⅱ型81髋,Ⅲ型31髋,Ⅳ型25髋.所有患儿均随访2 ~11年,平均5.1年.所有患儿术前均行双下肢悬吊牵引4~24d,平均13.4d.全麻下行经皮长收肌腱切断、手法复位后动力蛙式石膏固定3个月,外展支具固定3个月.采用Bucholz-Ogden分型评价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对DDH患儿性别、年龄、脱位程度、牵引时间、复位后固定时间、复位前骨化核出现与否、家族遗传史、胎位、复位前是否能行走等多变量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这些因素与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形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在获得随访的160髋中有31髋发生股骨近端形态改变(19.4%),其中Bucholz-Ogden Ⅰ型27髋(16.9%),Ⅱ型2髋(1.25%),Ⅲ型1髋(0.625%),Ⅳ型1髋(0.62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复位时患儿年龄(OR=7.006,P<0.01)、脱位程度(OR=5.116,P<0.001)、牵引时间(OR =0.261,P=0.023)及复位后固定时间(OR =3.991,P=0.03)与闭合复位后股骨近端病理形态改变存在明显相关性.而患儿性别、复位前骨化核出现与否、家族遗传史、胎位、复位前是否能行走等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复位前的皮牵引时间14 ~24 d有助于减轻股骨近端形态的病理改变,复位时患儿年龄越大、脱位程度越高、复位后固定时间越长,股骨近端形态病理改变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