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采用灌胃及灌肠途径给药,观察不同浓度大黄液在不同时相点对小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探讨大黄对小鼠胃肠动力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清洁级ICR小鼠240只,随机分为灌胃组、灌肠组,每组120只.灌胃组予高(25%)、中(12.5%)、低(6.25%)浓度的大黄液灌胃,灌肠组予高(25%)、中(12.5%)、低(6.25%)浓度的大黄液灌肠,分别在给药后0.5、1、3、6h等四个时相点脱颈椎处死小鼠,取胃及小肠组织,计算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放射免疫法测定胃窦组织胃动素表达水平.结果:25%、12.5%、6.25%大黄液给药0.5、1、3、6h后灌肠组的胃内残留率均比灌胃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且以给药后1、3h最为显著(P<0.01);两组小肠推进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胃窦组织胃动素(MTL)含量比灌胃组显著升高(P<0.05);小鼠胃内残留率与胃窦组织MTL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结论:大黄灌肠可明显减轻其对小鼠胃动力的抑制作用,但不影响其对肠道传输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胃窦组织胃动素含量有关.
推荐文章
大黄不同给药途径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便秘,慢传输型
给药途径
小鼠
大黄
敷脐
灌胃
大黄不同给药途径对慢传输型便秘小鼠影响的实验研究
便秘,慢传输型
给药途径
小鼠
大黄
敷脐
灌胃
大黄不同给药途径治疗危重病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大黄
胃肠功能障碍
危重病
多功能脏器衰竭
投药途径
淫羊藿总黄酮不同给药途径对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
淫羊藿总黄酮
心肌缺血
异丙肾上腺素
冠脉结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黄不同途径给药对小鼠胃肠动力影响及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小鼠 胃肠动力 胃排空 肠道传输 胃动素 大黄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29-931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349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方迪龙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一科 2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
共引文献  (229)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小鼠
胃肠动力
胃排空
肠道传输
胃动素
大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005-4561
33-1177/R
大16开
杭州市环城东路208号
32-112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35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232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