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的写作特点是使用具体的实物和人物作象征物。典型的例子就是他的代表作《红字》,其中的每一个人物和情都有它的象征意义。通过使用各种象征手法揭示了人物的心理,被认为是霍桑最大的成就。他被誉为"19世纪心理洞察大师"。本文将从人物的象征意义入手,探讨作者的这一写作特征。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红字》中人物的象征含义
来源期刊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红字》 人物 象征
年,卷(期) 2012,(10) 所属期刊栏目 文学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3,84
页数 2页 分类号 I10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白桦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69 75 4.0 5.0
2 袁晓伟 内蒙古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字》
人物
象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月刊
1008-7508
22-1297/G4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6815号
12-363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376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46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