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正本案的焦点问题是,原告持借条起诉,经鉴定,借条确有被告的签名和捺印,但签名字迹系先形成,借条内容字迹后形成,究竟谁在说谎,法院应当如何处理?对此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借条是书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条的规定,书证的效力优于其他证据;况且根据一般生活常识,如果双方不存在事实上的欠款关系,欠款人也不会随便给借条持有人出具借条,被告没有提供充分的证据推翻借条效力,应判决借条持
推荐文章
计算机打印病历的证据效力认定
计算机
打印病历
证据效力
认定
火灾原因认定中如何审查证据
火灾原因
认定
证据
审查
中越两国合同效力认定比较
中国
越南
合同
合同效力
论手机短信的证据效力认定
手机短信
证据效力
采信
保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如何认定借条的证据效力
来源期刊 中国审判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证据效力 举证责任 民间借贷 民事诉讼证据 签名字迹 认定 原告 出借人 最高人民法院 真实性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6-98
页数 3页 分类号 D92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松 30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证据效力
举证责任
民间借贷
民事诉讼证据
签名字迹
认定
原告
出借人
最高人民法院
真实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审判
半月刊
1673-5498
11-5414/D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27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102
总下载数(次)
47
总被引数(次)
66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