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辅助治疗SAH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作用.方法 40例SAH继发脑血管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0例)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20例)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于人院后第1天起针刺水沟、百会、内关、合谷、四神聪、阴陵泉、阳陵泉(时间为30min,1次/天,共14天),观察两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计分(Glasgow coma score,GCS)、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采用TCD检测)、六点行为评分(采用Budzyuki的六点行为评分法)及于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计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结果 ①对照组、治疗组中GCS、GOS治疗后均明显回升,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及六点行为评分治疗后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3、7、14天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其中14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3、7天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7、14天的GCS均高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3、7、14天的六点行为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治疗后1、3个月的GOS均高于同期对照组,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刺治疗组在提高临床疗效方面优于常规对照组,通过扩张脑血管降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是针刺治疗SAH继发脑血管痉挛的机制之一.
推荐文章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早期诊断与外科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继发脑血管痉挛
动脉瘤颈夹闭术
罂粟碱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CT研究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灌注成像
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应用价值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癫痫发作26例临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
癫痫
影像学检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针刺辅助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医学研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针刺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血流速度 大脑中动脉
年,卷(期) 2012,(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4-77
页数 分类号 R743.3|R246.6
字数 350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548X.2012.02.02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针刺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血流速度
大脑中动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研究杂志
月刊
1673-548X
11-5453/R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雅宝路3号
2-590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86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356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