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扩张皮瓣破溃后不同时段及部位的细菌状态.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实验动 物.首先形成兔扩张皮瓣模型,进而形成破溃的扩张皮瓣模型,并随机分为A、B、C、D破溃时间长短不同的四组.各组的皮瓣组织均以破 口为中心,呈环状由内向外分为6个部分;然后在无菌的环境下分别对这6个部分进行标本采集.采取的标本采用Cooney法进行细菌定 量检查和常规接种、需氧和厌氧培养定性检查.结果:①随着破溃时间的延长,破口周围炎症反应的皮肤长度逐渐增大, 皮瓣组织内的细菌数量逐渐增多;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②破溃时间大于3周,皮瓣基底出现感染几率明显增大(17%vs 100 %;P<0.05),此时整个皮瓣组织都有细菌的存在;③皮瓣基底未感染时,细菌仅存在于破口周围炎症反应的皮肤包膜复合组织及其 外0.5cm的范围内;④存在的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结论:扩张皮瓣破溃后,皮瓣各部的细菌状况会出现改变,临床上应予注 意.
推荐文章
耳后扩张皮瓣破溃的临床研究
耳后扩张皮瓣
破溃
临床研究
慢性鼻-鼻窦炎的细菌学研究概况
鼻窦炎
细菌
抗药性,细菌
颞浅动脉额支岛状扩张皮瓣联合邻近软组织扩张修复大面积面颊部瘢痕
颞浅动脉额支岛状扩张皮瓣
邻近软组织扩张
大面积面颊部瘢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破溃兔扩张皮瓣的细菌学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美容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扩张皮瓣 破溃 细菌学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60
页数 分类号 R622
字数 27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6455.2012.01.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延勇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8 36 3.0 5.0
2 蒋海越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15 126 7.0 11.0
3 胡守舵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整形科 16 48 4.0 5.0
4 杨庆华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6 28 2.0 5.0
5 庄洪兴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七科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9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扩张皮瓣
破溃
细菌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美容医学
月刊
1008-6455
61-1347/R
大16开
西安市新科路1号东兴科技大厦12层(西安市188号信箱)
52-2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754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79143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