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自修改代码混淆方法是一种隐藏程序重要信息的有效技术.为减少代码混淆造成的额外开销而又不影响代码混淆的质量,利用程序流敏感分析方法选择比较重要的指令进行混淆.为提高代码混淆的质量,有效地防止反汇编,提出一个二步比较混淆模型.该模型包括两个子混淆器,混淆器1采用程序流敏感分析方法获得混淆的指令并产生两个混淆代码文件和一个混淆代码映射文件.混淆器2通过比较两个混淆代码文件精确地定位混淆指令在二进制代码中的位置,然后利用混淆代码映射文件对二进制代码进行混淆,以进一步提高代码混淆的质量.通过实验分析,混淆后二进制文件的额外开销只占整个代码的3%左右,并且混淆后的反汇编代码明显异于原始的反汇编代码,甚至出现了一些无法识别的错误指令.
推荐文章
基于虚拟机架构的自修改代码监测技术
虚拟机
自修改代码
恶意程序
一种基于自修改代码技术的软件保护方法
自修改代码
软件保护
动态分析
静态分析
基于控制流的代码混淆技术研究
控制混淆
代码
窜改
逆向工程
分析
基于垃圾代码的控制流混淆算法
垃圾代码
代码混淆
控制流混淆
Hash函数
伪指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程序流敏感的自修改代码混淆方法
来源期刊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程序流敏感 自修改代码 代码混淆 二进制数据定位 代码保护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软件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85
页数 分类号 TP311
字数 38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130X.2012.01.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炎祥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79 1866 22.0 35.0
2 徐超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7 75 5.0 7.0
3 陈勇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8 540 11.0 21.0
4 吴伟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30 81 5.0 7.0
5 刘健博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10 98 5.0 9.0
6 陈念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5 25 2.0 5.0
7 苏雯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2 12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程序流敏感
自修改代码
代码混淆
二进制数据定位
代码保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月刊
1007-130X
43-1258/TP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德雅路109号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
42-153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622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5903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