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电针俞募配穴、合穴配穴、合募俞配穴的针刺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改善功能性肠病患者症状的疗效的差异,评价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研究方法将招募筛选的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功能性肠病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合穴配穴、合募俞配穴的针刺治疗组,以及药物治疗组.研究周期为9周.结果:针刺治疗三组治疗便秘和腹泻均有疗效(P<0.05),且疗效均大于药物组(P<0.05);俞募配穴组治疗便秘与腹泻疗效接近(P>0.05),合穴配穴组治疗便秘与腹泻疗效接近(P>0.05),合募俞配穴组治疗便秘与腹泻疗效接近(P>0.05);俞募配穴、合穴配穴、合募俞配穴组三种针刺方法治疗功能性肠病患者的疗效接近(P>0.05).结论:俞募配穴、合穴配穴、合募俞配穴三组不同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时存在双向调节作用,且双向调节作用强度无统计学差异.
推荐文章
合募俞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的双向调节作用
功能性肠病
腹泻
便秘
合募俞配穴
盐酸洛哌丁胺胶囊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双向调节
电针大肠合穴下合穴配穴治疗功能性肠病双向调节效应的临床研究
曲池穴
上巨虚穴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腹泻
双向调节
针刺曲池上巨虚治疗功能性肠病临床观察
胃肠疾病/针灸疗法
穴 ,曲池
穴 ,上巨虚
电针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电针
慢性功能性腹泻
疗效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观察电针治疗75例功能性肠病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
来源期刊 按摩与康复医学(上旬刊) 学科
关键词 功能性肠病 电针 双向调节
年,卷(期) 2012,(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72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琼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2 66 4.0 8.0
2 王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6 14 2.0 3.0
3 赵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4 33 3.0 4.0
4 于隽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5 70 4.0 5.0
5 唐纯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3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5)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功能性肠病
电针
双向调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按摩与康复医学
半月刊
1008-1879
44-1667/R
大16开
广州市恒福路60号
46-11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881
总下载数(次)
31
总被引数(次)
2607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