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提高产品设计的可用性水平,将用户的主观感受作为可用性的重要评价指标,把可用性分为外观可用性、感知可用性和绩效可用性,提出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可用性评价方法,并以手机为例进行研究.构建可用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选择6款有代表性的手机作为试验样本,邀请36名被试,采用被试间试验设计的方法测试样本的可用性,依据测试结果计算隶属度,由隶属度分析样本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建立可用性最优的模糊层次分析模型,根据隶属度确定模糊评判矩阵,并设定外观可用性、感知可用性以及绩效可用性之间的权重.求解样本的可用性分数,对其进行去模糊化处理,并以平均值和标准差对样本的可用性进行排序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发现产品存在的可用性问题,并能对可用性进行定量评价.
推荐文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软件易用性过程综合评价方法
软件过程
易用性
模糊层次分析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矿山安全评价研究
金属矿山
安全评价
地下开采
指标体系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余额宝风险评价
余额宝
风险评价
AHP
模糊综合评价
基于数据资源的数据库系统可用性分析法
分布式并行数据库
系统可用性
数据资源可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品可用性评价方法
来源期刊 机械工程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产品设计 可用性 评价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
年,卷(期) 2012,(14) 所属期刊栏目 交叉与前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3-191
页数 分类号 TB472
字数 53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01/JME.2012.14.18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永锋 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41 197 5.0 14.0
2 朱丽萍 江苏师范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8 159 4.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
共引文献  (165)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8)
同被引文献  (318)
二级引证文献  (23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2)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28)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43)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30)
2017(57)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41)
2018(67)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9(76)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20(3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产品设计
可用性
评价方法
模糊层次分析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机械工程学报
半月刊
0577-6686
11-2187/TH
大16开
北京百万庄大街22号
2-362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176
总下载数(次)
57
总被引数(次)
24135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