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以CT所示病灶在同侧头皮垂直投射区的周边进行围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病灶侧头皮言语区(言语一、二、三区)、运动区(顶颞前斜线)、感觉区(顶颞后斜线)的方法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5天、30天,对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5天、30天两组患者主要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30天和治疗后15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CT定位围针法对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疗效肯定,且优于传统头针.
推荐文章
双补通络丸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280例
双补通络丸
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疗效
董氏奇穴疗法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
董氏奇穴疗法
巨刺
倒马刺法
运动针法
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解语利窍"针法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中风后吞咽障碍
针刺
'解语利窍'针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CT定位围针法治疗中风后神经功能缺损患者50例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中医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风 针刺 神经功能缺损 CT定位围针
年,卷(期) 201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4
页数 分类号 R24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江钢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 65 857 18.0 27.0
2 许辛寅 6 40 4.0 6.0
3 沈创鹏 17 33 4.0 4.0
4 任玉乐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1)
199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风
针刺
神经功能缺损
CT定位围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医杂志
半月刊
1001-1668
11-2166/R
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698
195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9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12534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