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古人云: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不祈求多么壮烈光荣地死去,只求可以在生的时候明白死亡的价值,思考死亡,真正的目的可能就是想让自己以理性的态度来认识和面对死亡,不再逃避死亡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受儒、佛的深刻影响,早已形成一股潮流。但是,儒家和佛家学说对死亡问题的讨论还是存在诸多差异。在传统中国人眼里,死从来就是一个讳莫如深的话题,正如中国美学家李泽厚所说,中国人"重生安死",这也就导致了传统思想里人们对死亡问题的逃避。但死亡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不管我们是否接受它,它总会来到,所以,如何面对死亡、死亡对生命的意义以及活着的诸多问题也是我们死亡观研究的重点。
推荐文章
试析《论语》中孔子的生死观
孔子
生死
文化价值
超越
论建党先驱生死观与建党精神的内在逻辑
建党先驱
生死观
建党精神
略论谭嗣同的救亡主张及其生死观
谭嗣同
救亡主张
生死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浅谈佛教死亡观——从与儒家生死观对比出发
来源期刊 湘潮:理论版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死亡观 儒家伦理教 佛教生死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55
页数 1页 分类号 B948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田嫚嫚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死亡观
儒家伦理教
佛教生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湘潮:理论版
月刊
1003-949X
43-1345/D
长沙市韶山路1号
出版文献量(篇)
664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