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瘢痕疙瘩属于良性皮肤肿瘤的一种,常见于皮肤受损患者,属于临床多发病.医学研究已经探明,瘢痕疙瘩的出现是因为皮肤在受损伤时,其结缔组织出现过度增生,引发透明变性[1].然而,对其根本的发病机制,研究工作存在不足,仍需继续深入探索.在临床领域,瘢痕疙瘩患者的疾病体征有着个性化的特色,不过仍可以大致总结出一些典型性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易于在手术后复发、病程一般较长,体征难以自动消除、瘢痕疙瘩出现浸润性生长并超出肢体原有范围[2-3].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研究与观察,分析瘢痕疙瘩治疗的新进展,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借鉴,促进治疗方法的改进,最终提升临床效果.
推荐文章
瘢痕疙瘩的放射治疗
瘢痕疙瘩
放射疗法
X线
电子线
近距离放射疗法
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瘢痕疙瘩34例报告
瘢痕疙瘩
曲安奈德
瘢痕内注射
倍他米松复合制剂皮损内注射治疗瘢痕疙瘩30例
倍他米松复合制剂
瘢痕疙瘩
痤疮瘢痕
外伤瘢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试论瘢痕疙瘩的治疗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药物经济学 学科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治疗方法 发展情况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8-180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164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良 18 78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瘢痕疙瘩
治疗方法
发展情况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物经济学
月刊
1673-5846
11-5482/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外新中街11号2号楼401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468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00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