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青年主导了现代性的发生和走势 在“五四”运动发生之前20年的时候,梁启超把“新中国”的未来寄望于青年:新的中国应该是少年中国(“少年强则国强”)。从此,“老年”就与腐败、陈旧的文化想象相关联,而“青年”则成为崭新的、进步的、革命的。“五四”运动以来,“青年”更是被赋予了特殊的历史使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们失去了“青年”
来源期刊 新华月报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青年 “五四”运动 少年中国 文化想象 现代性 新中国 梁启超 革命
年,卷(期) 2012,(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7
页数 2页 分类号 I207.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年
“五四”运动
少年中国
文化想象
现代性
新中国
梁启超
革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华月报
半月刊
1001-666X
11-1186/Z
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北里51号
2-242
出版文献量(篇)
17263
总下载数(次)
5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