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截肢术后患者患肢残端采用医用弹力绷带包扎塑形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17例截肢患者行残肢包扎塑型技术,一般于术后第3天开始包扎塑形,包扎塑形前先对患者患肢残端血运和肿胀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患者伤口周围皮肤红润,伤口无渗液,患肢残端血运好,肿胀Ⅱ级以下,即可进行残肢包扎塑形,包扎时弹力绷带的压力要适宜,以斜形的方式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大腿部位的残肢塑形要缠至骨盆处,小腿部位的残肢塑形要缠至膝关节以上,每天放松2~4次,每次30~40 min,夜间不能解松包扎.结果 包扎塑形后患者患肢残端外表美观,伤口愈合好,表面圆滑,无瘢痕增生、骨刺形成以及残端表面凹凸不平等情况出现.结论 截肢术后患者患肢残端采用医用弹力绷带包扎塑形,既可减轻患幻肢痛,又有利于肢体残端塑造成形,缩短安装假肢的时间,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推荐文章
下肢截肢术后残肢的自我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
残肢
自我康复
截肢患者术后残肢功能重建与综合康复
综合治疗
康复指导
功能重建
下肢截肢术后病人康复护理
下肢截肢
康复
护理
下肢截肢术后残肢的自我康复训练
下肢截肢
残肢
自我康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截肢术后患者残肢包扎塑形技术的应用与护理
来源期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截肢术 护理 残端包扎塑形技术 应用
年,卷(期) 2012,(10) 所属期刊栏目 技术·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5-1216
页数 分类号 R47
字数 304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2.10.03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海涨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14 42 5.0 6.0
2 崔秀梅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20 68 5.0 7.0
3 陈何凤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2 10 2.0 2.0
4 庞少波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 7 40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4)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截肢术
护理
残端包扎塑形技术
应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旬刊
1674-2907
11-5682/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宣武门外大街香炉营东巷2号院1-7-301
82-352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984
总下载数(次)
125
总被引数(次)
17708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