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虽然传统中医学对肾脏病的治疗并不依赖病理类型,但随着肾穿技术的普及,临床上会遇到大量IgA肾病的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求治于中医中药.在治疗过程中,中医药工作者逐步发现并总结出了一些规律,应用于临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一般认为阴虚内热是IgA肾病的主要病机[1],其证型的转归多呈现脾肾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过程[2].但中医学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对同一疾病在辨证明确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施治,由此衍生出寒温并进、攻补兼施、升中有降、降中有升、开中有阖、阖中有开、进中有退、退中有进、清中有温、温中有清、阳中求阴、阴中求阳等治法,其本质依然是在临床疗效不佳时所追求的辨证论治方法.
推荐文章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探析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阴损及阳
阳损及阴
"阴中求阳"法应用数据分析
阴中求阳
频数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阴中求阳”理论源流及现代研究
“阴中求阳”
配伍特点
现代研究
IgA肾病牛津分型在肾脏预后评价中的应用
IgA肾病
牛津分型
终末期肾衰竭
估算的肾小球率过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阳中求阴”在IgA肾病治疗中的应用举隅
来源期刊 新中医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IgA肾病 中医疗法 阳中求阴 医案
年,卷(期) 2012,(8) 所属期刊栏目 医案分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7-22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249|R692.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立群 342 2898 26.0 39.0
2 杨雪军 37 135 8.0 10.0
3 沈庆法 67 431 11.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1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IgA肾病
中医疗法
阳中求阴
医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中医
半月刊
0256-7415
44-1231/R
大16开
广州市机场路12号大院广州中医药大学
46-38
196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0925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10722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