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昏迷的客观评估方法和主观评估方法判定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成功的昏迷患者39例,复苏后24h内行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同时进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和GCS-Pittsburgh评分,观察其6个月时的预后,并分析不同评估方法判定预后的价值.结果 6个月后,预后良好11例,预后不良28例.三种评估方法的预后不良组分值均明显低于预后良好组(P均<0.05);患者运动反应、对光反射、脑干反射及自主呼吸消失判断预后不良的敏感性均为100%,其中脑干反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BIS监测判断预后不良的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准确性显著高于GCS-Pittsburgh评分(P<0.05).结论 三种昏迷评估方法均可判定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但客观评估方法BIS监测对预后不良的判定价值优于主观评估方法.
推荐文章
血液学指标在评估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心肺复苏
复苏后综合征
白介素-6
B型钠尿肽
肌钙蛋白Ⅰ
视频脑电图监测对小儿心肺复苏术后昏迷预后的评估价值
昏迷
视频脑电图
脑电图反应性
心肺复苏术
YOUNG分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昏迷评估方法判定心肺复苏成功患者预后的价值
来源期刊 山东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昏迷 脑电描记术 心肺复苏术
年,卷(期) 2012,(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
页数 分类号 R459.7
字数 26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266X.2012.09.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明 44 241 11.0 14.0
2 李涛 90 498 12.0 18.0
3 解建 9 55 4.0 7.0
4 姜志明 7 45 3.0 6.0
5 徐拥庆 3 25 2.0 3.0
6 钱俊英 2 23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2)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昏迷
脑电描记术
心肺复苏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医药
周刊
1002-266X
37-1156/R
大16开
济南市燕东新路6号
24-8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362
总下载数(次)
42
总被引数(次)
19929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