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纳米人工骨最大优点为具有骨诱导活性和优异的成骨性能并且可任意塑型,不良反应低. 目的:观察后路固定结合伤椎椎弓根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 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均在入院3 d内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固定结合伤椎植入纳米人工骨治疗,分析对比治疗前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随访植骨融合. 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均获得9个月以上随访.患者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 d及末次随访时Cobb角及伤椎前缘高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P <0.05),末次随访与植入纳米人工骨后7 d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所有病例植骨均愈合良好.结果表明,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结合伤椎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对维持重建脊柱稳定性及维持矫正率效果好,植骨融合率高,愈合快.
推荐文章
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对比研究
胸腰椎骨折
椎体内植骨
横突间植骨
椎弓根钉固定
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钉治疗体会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钉
后路
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成型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
伤椎植骨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路椎弓根钉置入复合纳米人工骨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纳米人工骨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Cobb角 植骨融合
年,卷(期) 2012,(3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50-6554
页数 分类号 R318
字数 525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35.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明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91 336 10.0 13.0
2 胡文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3 3 1.0 1.0
3 黄旗凯 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纳米人工骨
胸腰椎骨折
内固定
Cobb角
植骨融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