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下鼻甲在鼻内镜下所见及鼻窦CT上的影像学特征,为下鼻甲在鼻内镜下分型手术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对项城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187例下鼻甲手术患者,术前依据下鼻甲在鼻内镜下所见及鼻窦CT上下鼻甲的影像学特征,分成三组,分别在鼻内镜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87例、下鼻甲粘骨膜下骨组织切除术68例及下鼻甲粘膜下组织切除术32例,术后半年对比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和鼻窦CT.结果患者症状:87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自述鼻腔通气明显改善78例,稍改善或无明显改善的9例;68例行下鼻甲粘骨膜下骨质切除术,鼻腔通气均明显改善.32例粘膜下组织切除术疗效明显,鼻塞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体征:鼻内镜下临床所见:87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67例见总鼻道宽敞;68例行下鼻甲粘骨膜下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到总鼻道宽敞,下鼻甲形态好;32例行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的患者,28例见总鼻道宽敞,下鼻甲形态好;鼻窦CT对比所见:87例行下鼻甲骨折外移的患者,下鼻甲骨与上颌窦内壁的夹角明显变小,总鼻道宽敞;68例行下鼻甲粘骨膜下骨质切除术的患者,均见下鼻甲骨形态光滑,无明显增生骨质;32例行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的患者,均见总鼻道宽敞,下鼻甲粘膜无明显肥厚.结论由于患者的体质及下鼻甲在慢性炎症的刺激和或代偿增生的时间不同,下鼻甲增生肥大的性质有所不同,任何一种手术方式在处理下鼻甲的策略上都有一定局限性,我们要根据患者的鼻内镜下检查以及鼻窦CT来选择较适合患者患者的手术方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