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背景:有研究报道牵张间隙内存在软骨内成骨及膜内成骨两种成骨方式,也有研究认为在只有轴向牵张力作用而无其他方向外力干扰情况下,牵张新骨仅以膜内成骨一种方式成骨.目的:研究不同咬合状态下牵张区新生组织所处的力学环境,并验证该环境是否具有诱导和促进成软骨的能力,解释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方法:建立下颌骨双侧牵张成骨模型,设定牵开距离为1 cm,固定后4周,在骨面咀嚼肌附着部位施加肌肉力来模拟实际咀嚼运动.选择双侧后牙咬合、左侧磨牙咬合及前牙咬合状态进行模拟分析,考察压应力/张应力、剪应力、范式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①双侧后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向颊侧力值有所增加.自远中舌侧下缘至远中颊侧上缘,压应力逐渐转为张应力.②前牙咬合状态:范式应力及剪应力自舌侧面逐渐向颊侧减小.压应力/张应力在舌侧面压应力较大,向颊侧逐渐减小,过渡为张应力.③左侧磨牙咬合状态:左侧牵张区各应力和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各应力分布特点很相近,但最大值均要比双侧后牙咬合状态下的相应力值小.右侧牵张区范式应力在远中面的上缘和下缘出现应力最大值,近中颊侧下缘出现应力最小值,之间为过渡区.剪应力与范式应力特点相似.压应力/张应力则主要出现在近中下缘.说明在固定早期若牵张器不够稳定,咀嚼运动可以在新生组织内形成一个促使软骨形成的力学环境,为成骨方式不一致的矛盾指出了明确的答案.
推荐文章
犬下颌单侧不全截骨牵张成骨有限元模型建立与分析
牵张成骨
单侧不全截骨
有限元
有限元法测量犬下颌牵张成骨时非牵张侧骨位移
牵张成骨
单侧不全截骨
非牵张侧
有限元
犬下颌骨非牵张侧移动状况的有限元分析
下颌骨
非牵张侧
位移
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有限元模拟
下颌骨
牵张成骨
有限元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牵张成骨区成骨方式的有限元分析★
来源期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牵张成骨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颌骨 生物力学 成骨模式
年,卷(期) 2012,(3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4-7278
页数 分类号 R318
字数 43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2095-4344.2012.39.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春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15 184 5.0 13.0
2 王杭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33 144 9.0 10.0
3 宋福民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2 2 1.0 1.0
4 计宝辉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4 12 2.0 3.0
5 唐志雄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牵张成骨
三维有限元分析
下颌骨
生物力学
成骨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旬刊
2095-4344
21-1581/R
大16开
沈阳浑南新区10002信箱
8-584
199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5677
总下载数(次)
80
总被引数(次)
33746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9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8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7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6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5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4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2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1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0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年第1期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