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分析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的成因.[方法]利用NCEP/NCAR的1°×1°再分析资料,FY-2E的红外云图TBB资料,地面七要素、两要素自动站资料,对2011年6月5日夜晚~6日08:00黔西南州望谟县上游地区特大暴雨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系统、各种物理量场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由850 hPa冷式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提供的冷空气、副热带高压西北边缘的暖湿气流共同影响所致.MCS是直接造成此次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中低层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输送为此次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850 hPa水汽通量散度辐合中心沿着地面辐合线自北向南移动影响黔西南州,且降雨落区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中心相对应,降雨强弱也与水汽通量和水汽通量辐合增强和减弱相对应.[结论]该研究为此类暴雨天气的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黔西南州两次暴雨的中尺度分析
暴雨
冷涡
横切变线
黔西南州一次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分析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物理量
雷达回波
黔西南州"6·25"大暴雨天气分析
暴雨
MCC
低空急流
中尺度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黔西南州望谟县“6.06”特大暴雨过程中尺度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业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望谟县 特大暴雨 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 地面辐合线
年,卷(期) 2012,(4)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60-2263
页数 分类号 P458.1
字数 30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12.04.12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
共引文献  (94)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望谟县
特大暴雨
切变线
副热带高压
地面辐合线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17-6611
34-1076/S
大16开
安徽省合肥市农科南路40号
26-20
196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281
总下载数(次)
236
总被引数(次)
4365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