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诉讼在三大诉讼中的受理数量持续增加.民事诉讼的证据问题受到了法学界和司法实践部门的重视,但是证据该如何提交,什么时间提交,如何认定一直是法学界研究的课题.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于2002年4月1日施行,但是该规定毕竟只是最高的司法解释,与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不衔接并且有矛盾之处.虽然该规定在我国首次确立了举证期限制度,目的是实现证据由随时提出主义向适时提出主义转变,但是制度的滞后性和不完善性,影响了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工作的顺利进行.导致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中产生了很多问题.从司法实践的角度看,解决民事审判过程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理顺法院与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保障民事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将“举证责任期限”问题进行立法和细化. 举证期限制度本意是为提高诉讼效率、促使当事人尽快的提交证据、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但是由于当事人缺乏基础的法律知识,和相关的配套制度不完善,导致举证期限在民事审判工作中无法发挥其作用.本文引入律师强制代理制度、和法律援助体系对举证期限制度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障.
推荐文章
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完善设想
民事执行救济
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
完善
举证时限制度新探析
证据失权
实体正义
程序正义
自由裁量
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完善
民事诉讼
审前准备
专职准备法官
论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
举证责任
民事诉讼
举证责任倒置
收集证据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民事举证期限制度配套建设——律师强制代理
来源期刊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举证期限 律师强制代理 法律援助
年,卷(期) 2012,(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25
页数 分类号 D925.1
字数 38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斌 郑州大学法学院 7 1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举证期限
律师强制代理
法律援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月刊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137
总下载数(次)
46
总被引数(次)
63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