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治疗手段和护理操作.用于肌注的药物种类较多,又因患者个体差异,如性别、年龄、胖瘦等,致机体脂肪层与肌肉的厚薄均有差异,若注射时忽略考虑针头选择、进针深度等因素,注射后轻者可能出现疼痛,重者可因药物吸收不完全致组织、神经或血管受损,出现局部感染、瘀血、硬结,甚至形成皮下钙石[1].其中硬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产生不仅影响病症的治疗,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加剧患者的痛苦,因此了解肌注后硬结发生机制和原因,并实施相应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肌肉注射是最基本的给药途径,在注射过程中,常可因药物、护理人员、患者等因素,致药物吸收不良,肌组织发生难以逆转的受损、萎缩、变性,引发结缔组织增生而形成硬结.临床预防肌注后硬结的手段以提升护理人员的自身道德、药理知识和肌注操作水平为主,而硬结发生后,护理方法主要有局部按摩法、湿热敷法、土豆片或白萝卜片敷法、硫酸镁湿敷法及湿润烧伤膏涂抹法等,视患者病况不同,可单一使用,也可联合上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