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前后的舌象变化,初步探讨舌象形成的机制,为舌象应用于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慢性盆腔炎辨证依据,收集肝郁肾虚证和湿热瘀阻证患者共66例,运用ZBOX-Ⅰ型中医舌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治疗前后的舌象客观化参数,采用t检验比较治疗前后舌象客观化参数,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与各舌象客观化参数相关的主要因素.结果 (1)66例肝郁肾虚证和湿热瘀阻证患者,舌象客观化参数比较后发现治疗前两组在腐腻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湿热瘀阻证大于肝郁肾虚证;治疗后,两组在瘀斑指数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肝郁肾虚证小于湿热瘀阻证.治疗后,肝郁肾虚证患者瘀斑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湿热瘀阻证患者的腐腻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结合实验室指标,对各舌象客观化参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瘀斑指数的的血小板偏回归系数为0.396,经t检验,其对瘀斑指数的形成作用显著;胖瘦指数的血沉偏回归系数为0.016,经t检验,其对胖瘦指数的形成作用显著;剥苔指数的血小板偏回归系数为0.007,CRP的偏回归系数为0.108,血沉的偏回归系数为-0.115,经t检验,三者对剥苔指数的形成作用显著.结论 不同证型的慢性盆腔炎舌象分布不同,不同治法对舌象客观化参数的影响不同;各种舌象的形成有一定的相关因素,表现为血小板与瘀斑指数的形成密切相关,血沉与胖瘦指数的形成密切相关,血小板、CRP、血沉与剥苔指数的形成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