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了解贵州省德江县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了解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状况,为乙脑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国家级乙脑监测点德江县2006年开展的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监测、健康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媒介蚊虫监测、宿主动物(家猪)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 ① 2006年共报告急性病毒性脑炎病例47例,乙脑发病率为2.35/10万,病死率0%;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发病为散发、年龄为5岁以下、高峰期在7月.采集47例报告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共68份,标本采集率为100.0%;经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28例,阳性率59.6%,乙脑疑似病例实验室确诊率59.6%.②流行季节前后分别采集健康人群血清标本326份和204份,健康人群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和8.8%;10岁以下小年龄组流行季节前后抗体水平变化不大,大年龄组(尤其是10~19岁)变化较大.③采集媒介蚊虫标本共2705只,阿蚊类最多占63.0%.蚊虫的季节消长变化明显,从5月上旬开始增多,6~7月维持在较高水平,8月下旬开始下降;不同种类蚊虫季节消长变化不同,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高峰期(5月下旬~6月下旬)早于淡色库蚊(6月下旬~7月下旬)、早于阿蚊类(7月下旬~8月下旬).从1批来源于中华按蚊的标本中分离到1株基因Ⅰ型乙脑病毒.④采集宿主动物猪血清标本共627份,乙脑IgG抗体总阳性率95.2%;猪乙脑IgG抗体阳性率时间变化趋势显示,从4月上旬开始升高,5月上旬达最高100%,5~6月维持在最高水平,7~8月有所反复,9月开始下降.结论 ①德江县2006年乙脑监测点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乙脑发病率下降,各项监测指标达到目标要求.②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不高,加强儿童乙脑疫苗预防接种和提高免疫覆盖率仍是防制乙脑的关键.③应根据病例、健康人群、媒介蚊虫、宿主动物监测结果制定适宜的乙脑防制策略.
推荐文章
德江县2006~2011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分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监测
分析
流行病学
贵州省2011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转归调查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临床转归
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轻型、普通型62例临床特征分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中医
临床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贵州省德江县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期刊 医学信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监测 分析
年,卷(期) 2012,(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8-90
页数 分类号 R2
字数 36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1959.2012.03.08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苏晔 26 75 4.0 7.0
2 刘淳婷 24 7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7)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流行性乙型脑炎
监测
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学信息
半月刊
1006-1959
61-1278/R
大16开
西安曲江新区雁翔路3001号旺座曲江G座10705号
52-98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691
总下载数(次)
86
总被引数(次)
1398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