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原文服务方: 河南科学       
摘要:
利用三门峡市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2006-2009年冰雹个例资料,结合豫西山区地形特征,分析了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与落区的影响,结论如下:豫西地区每年都会发生雹灾多次,对当地经济作物危害很大;最早产生冰雹灾害的月份为5月,最晚为10月,其中以6月产生次数最多;冰雹灾害产生时间多在午后到傍晚,集中时段是在14-16时,傍晚之后的18-22时也有一个弱的峰值,而每日的6-12时没有产生过冰雹灾害。冰雹灾害影响范围比较小,最大直径(影响范围内两点间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50 km,大多数雹暴的雷达初始回波出现在降雹点的西北部,少数出现在降雹点的东北部、西南部或西部。豫西大部分地区都可能产生冰雹灾害,但在丘陵地形的影响下,有2个较集中的地带,一个在渑池县境内,另一个在卢氏县中北部到灵宝市南部地区。冰雹灾害落区均分布在山体的迎风坡上,且都在河流沿岸或附近。基于以上结论总结得到豫西山区冰雹灾害预报预警的重要着眼点及方法。
推荐文章
丘陵地形特征与传统民居形式对自然通风的影响
自然通风
CFD模拟
传统民居
丘陵地形
分步模拟法
雷达对冰雹灾害落区的跟踪及鉴定
雷达产品
冰雹
灾害
落区
跟踪
鉴定
贵州冰雹灾害及其防御
冰雹灾害
防御
DEM形态分析在丘陵地形景观建构中的应用——以株洲市为例
景观建构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
景观格局
城市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豫西丘陵地形对冰雹灾害落区的影响分析
来源期刊 河南科学 学科
关键词 豫西 丘陵地形 气流走向 冰雹落区
年,卷(期) 2013,(12) 所属期刊栏目 地球科学与大气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32-2237
页数 6页 分类号 P46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作俊 5 37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2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豫西
丘陵地形
气流走向
冰雹落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河南科学
月刊
1004-3918
41-1084/N
大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1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63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