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科学的对城市黑臭河道河岸带进行改造,选取温州市典型黑臭河道河岸土作为试验土壤,研究了河岸带土壤对磷的吸附能力,并分别采用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进行拟合,计算出土壤样品的Xm、K值和七、6值等,分析了pH,粘粒,有机质、有效磷等对磷吸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了河岸带土壤对地表径流磷的截留阻控能力,提出了若干改造城市河岸带的建议。结果表明,供试土壤的磷吸附状况能很好地拟合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运用模型推算出了供试土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在226.8~390.6mg/kg;pH值与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强度因子Ⅳ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因此提高pH值,并不能增加土壤对磷的贮存能力;物理粘粒含量跟最大缓冲容量(MBC)、吸附强度因子彤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而最大吸附量托与土壤样品的物理性质相关性并不好,具体原因还需进一步研究。
推荐文章
温州市典型黑臭河道人居环境调查分析
温州市
黑臭河道
人居环境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在黑臭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黑臭河道
治理措施
应用
浅析国内黑臭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黑臭河道
截污纳管
生态修复
河道治理技术
黑臭河道治理中截污纳管的技术思路
黑臭河道
截污纳管
治理措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温州市黑臭河道河岸土对磷的吸附特征
来源期刊 上海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黑臭河道 河岸土 磷吸附 最大吸附量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
页数 6页 分类号 X52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春娟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4 1487 23.0 35.0
2 陈振楼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10 5455 41.0 64.0
3 王骏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151 6.0 12.0
4 韩景超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 87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2)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24)
  • 参考文献(2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2)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4)
  • 参考文献(1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3)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臭河道
河岸土
磷吸附
最大吸附量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环境科学
双月刊
大16开
上海市钦州路508号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3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14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