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7-19日发生在山东的大到暴雨天气是由“海鸥”台风和副热带高压共同向山东输送水汽,与弱冷空气相互作用造成的.对流层低层的中尺度低涡是暴雨天气的直接制造者.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中尺度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的模拟资料对该中尺度低涡的结构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可以清楚地捕捉到中尺度低涡东移过程中有新的涡旋中心形成,并与原来的涡旋中心合并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沿切变线东移.中尺度低涡形成在增温增湿明显、上升运动为主的对流区内;中尺度低涡形成后其中心转为下沉运动,对流区东移,降水区位于低涡的东北和东南象限.中尺度低涡上空近地面层的冷池、600 ~400 hPa的弱冷空气堆、900 ~850 hPa的弱风区及高低空急流耦合发展是中尺度低涡形成和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中尺度低涡减弱阶段,下沉运动变强,低空急流和高空出流都明显减弱.涡度方程的收支表明,对流层低层的散度项、倾侧项及对流层中层的水平平流项和铅直输送项是正涡度的主要贡献者.中低层的水平辐合、涡度由低层向高层的垂直输送都有利于中尺度低涡的形成和发展.倾侧项对中尺度低涡的形成也有重要贡献.中尺度低涡形成后期,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垂直输送的减弱导致正涡度制造的减弱,从而使中尺度低涡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