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栽培胀果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形成动态进行分析,为胀果甘草大面积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每年的9月10日,20日和30日样品测定甘草根和根茎产量;用每年9月30日的样品测试甘草根和根茎甘草酸含量,甘草酸含量测定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 胀果甘草产量在不同年份差异很大.第1年产量很低,第2年迅速增加,第3年产量增长速度虽变缓,但较第2年和第1年产量差异分别达显著水平(P<0.05)和极显著水平(P<0.01).栽培的胀果甘草第1年和第2年甘草酸含量分别为1.22%和1.96%,均达不到国家药典标准;第3年甘草酸含量为3.19%,远超过国家药典标准.结论 根据胀果甘草产量和甘草酸积累动态分析,栽培胀果甘草应种植3年后收获.每年地上部分的刈割期宜在9月下旬植株枯萎之后进行.
推荐文章
野生与栽培甘草不同部位甘草酸分布特点及其意义
乌拉尔甘草
甘草酸含量
不同部位
甘草中甘草酸提取方法的比较
甘草酸
超声波
微波
提取
基于甘草配伍黄芩同时泡沫分离甘草酸和黄芩苷
泡沫
分离
浸取
甘草酸
黄芩苷
异甘草酸镁及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肝炎诱发低钾血症的对比研究
低钾血症
肝炎
异甘草酸镁
复方甘草酸苷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栽培胀果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形成动态分析
来源期刊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胀果甘草 产量 甘草酸 形成动态
年,卷(期) 2013,(4) 所属期刊栏目 资源与鉴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胀果甘草
产量
甘草酸
形成动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双月刊
1673-6427
34-1267/R
大16开
安徽省芜湖市乌霞山西路18号
26-85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52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058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