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伴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分析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方法 选择26例心衰合并房颤的患者接受最佳药物及CRT手术治疗.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16例(药物组),CRT加房室结消融10例(消融组).随访1.2± 0.2年后观察药物组临床参数(NYHA心功能分级,6 min步行距离),QRS波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结果 药物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降低(2.0±0.1 vs 3.0±0.2级),6 min步行距离增加(418.9±81.3 mvs 311.5±65.2 m),QRS波时限缩短(138.1±5.6 ms vs 169.6±4.4 ms)及LVEF增加(0.40±0.01 vs 0.23±0.01)、LVEDD减少(61.9±1.6 mm vs 69.0±1.2 mm),药物组起搏比例为0.90±0.04.其疗效与消融组无差异.结论 对于心衰伴房颤患者,CRT加药物控制心室率与加房室结消融一样有效.该类患者对CRT产生反应的关键原因是药物良好的控制心室率及较高的双心室起搏比例.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心脏再同步化加药物控制心室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来源期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房室结消融 起搏比例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3-405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41.7+5|R541.6+1|R318.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95/zgxzqb201305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礼琳 27 43 3.0 6.0
2 范洁 47 222 7.0 14.0
3 张进 14 54 3.0 7.0
4 丁立群 31 206 8.0 14.0
5 张曦 10 5 1.0 2.0
6 姜玲 31 162 6.0 12.0
7 高晓龙 2 0 0.0 0.0
8 高田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3)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
心房颤动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房室结消融
起搏比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双月刊
1007-2659
42-1421/R
大16开
武汉市武昌区张之洞路9号
38-145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08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204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