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清末民初,公园作为现代都市文明的象征,在被引进北京的过程中折射出了北京的市政变革和都市文化。公园概念的引入,肇始于康有为、梁启超等启蒙者对于现代市政及现代市民的理想,在他们看来,公园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休闲娱乐的空间,更在于养成身心健康的现代市民。基于这种思路,以朱启钤为首的京都市政公所推行公园开放运动,将皇家禁苑改造为现代公园,致使其尤为注重公园的教化功能,公园中附设的图书馆和茶座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民国北京公园因此具有公共文化空间的性质,新旧文人可在此社交、创作、获取新的知识与信息,从而影响到文学的创作、生产和传播。
推荐文章
北京城市公共园林的发展与“公园开放运动”
城市
公共园林
公园开放运动
北京
北京市森林公园游憩带空间特征分析
环城游憩带
森林公园
空间结构
旅游
森林公园游憩带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系统规划的再思考——从深圳到杭州
公共开放空间
技术路线
评价指标
规划对策
口袋公园在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中的应用探讨
口袋公园
城市旧社区
公共空间
微更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禁苑到公园——民初北京公共空间的开辟
来源期刊 文化研究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北京 民国 公园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9-132
页数 14页 分类号 K25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峥 北京大学中文系 8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北京
民国
公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化研究
季刊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华龙大厦B座1605室社会科
2-2985
200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9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83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