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病原菌特点.方法 对517例恶性血液病住院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的13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相关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的特点.结果 51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发生院内感染133例,发生率25.7%,感染部位依次以呼吸道、血流、消化道为主.单因素分析,院内感染与患者性别无关,与患者年龄、疾病状态、卧床时间、是否存在粒细胞缺乏及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有关.多因素分析,原发疾病状态、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是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院内感染的病原菌革兰阴性菌为第一位;真菌有明显增多趋势,居第二位,主要为酵母样真菌;最后为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杆菌多对亚胺培南等碳氢酶烯类抗生素敏感,真菌多对伏立康唑敏感.结论 降低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最重要的是缩短粒细胞缺乏的时间和提高恶性血液病的治疗效果.
推荐文章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恶性血液病
医院感染
中性粒细胞
恶性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血液病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105例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分析
血液病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血液病
医院感染
护理对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恶性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来源期刊 白血病·淋巴瘤 学科
关键词 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特点
年,卷(期) 2013,(9) 所属期刊栏目 短篇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8-559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26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9-9921.2013.09.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自敏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液科 88 329 11.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
共引文献  (3596)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23)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恶性血液病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病原菌特点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白血病·淋巴瘤
月刊
1009-9921
11-5356/R
大16开
太原市职工新街3号
22-107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3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105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