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新九针圆利针与普通芒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差异,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新九针圆利针组(圆利针组)和芒针治疗组(芒针组),每组40例.圆利针组采用新九针圆利针(0.60 mm×125 mm)在“梨状肌三穴”实施齐刺治疗,芒针组以普通规格芒针(0.32 mm×125 mm)在“梨状肌三穴”实施齐刺治疗,两组均予常规针刺委中、阳陵泉.每周3次,2周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评价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者痛阈值.结果:圆利针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优于芒针组的77.5% (31/40,P<0.05).两组治疗后痛阈值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1);圆利针组痛阈值增量明显大于芒针组(P<0.01).结论:新九针圆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确切,优于普通芒针,与其能有效提高局部组织痛阈值有关.
推荐文章
芒针恢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50例临床观察
芒针
恢刺
梨状肌综合征
针刺
圆利针结合蜡疗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观察
圆利针
蜡疗
梨状肌综合征
圆利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梨状肌综合征
圆利针
效果观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九针圆利针与芒针齐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对照观察
来源期刊 中国针灸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梨状肌综合征 针刺疗法 新九针,圆利针 芒针 齐刺
年,卷(期) 2013,(5) 所属期刊栏目 特色疗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2-425
页数 分类号 R24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齐凤军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73 408 12.0 17.0
2 刘建民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57 305 10.0 15.0
3 田建刚 12 84 6.0 8.0
4 樊云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49 217 8.0 13.0
5 陈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36 79 4.0 8.0
6 田文海 5 61 2.0 5.0
7 李海棠 湖北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 10 61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9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7(2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18(2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9(2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2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梨状肌综合征
针刺疗法
新九针,圆利针
芒针
齐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针灸
月刊
0255-2930
11-2024/R
大16开
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2-5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27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132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