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现有的设定地震方法主要有两种:加权平均法和最大概率法.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然后以烟台地区一高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加权平均法和最大概率法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确定出设定地震震级、震中距以及具体空间位置,给出了两种方法的设定地震反应谱,最后对这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加权平均法所得反应谱将长周期处的安全性考虑在内,适用于中长周期建(构)筑物;最大概率法由于其长周期处谱值偏低,会增加长周期工程的危险性,不宜用于长周期工程,但对短周期建(构)筑物应用合理;对于自振周期不同的建筑工程应选用不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进行设计反应谱的确定.
推荐文章
采用不同支座的桥梁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高阻尼橡胶支座
非线性时程分析
连续箱梁
地震反应
减隔震
基于抗震分析的长周期地震动的界定与选取
长周期地震动
长周期分量
平均周期
能量占比
界定标准
基于演变谱和正交化HHT法的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合成
类谐和长周期地震动
人工合成
演变谱
频率非平稳
正交化HHT法
长周期随机地震作用下超大跨斜拉桥的行波效应分析
长周期地震动
功率谱密度
斜拉桥
行波效应
虚拟激励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不同设定地震方法的长周期建筑设计反应谱的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震灾防御技术 学科
关键词 长周期 设定地震 加权平均法 最大概率法 反应谱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4-251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422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吕悦军 96 836 16.0 23.0
2 陈阳 21 98 6.0 9.0
3 徐丹丹 7 12 2.0 3.0
7 潘龙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37)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长周期
设定地震
加权平均法
最大概率法
反应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震灾防御技术
季刊
1673-5722
11-5429/P
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6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2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7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