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分析当前对“脾主长夏”理论的不同认识,提出“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为:脾是机体在长夏季节起主要调节作用的自稳时间调节系统。脾与胃相表里,脾升胃降实质概括了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通过脾胃纳运相成、升降相因、燥湿相济的协同作用,从而维持机体“应长夏而变”的自稳调节稳态。脾主运化、主升清、喜燥恶湿,为太阴湿土,与长夏湿气相应。胃主受纳、主通降、喜润恶燥,为阳明燥土。在当旺的长夏季节,脾虚而胃强,脾易受湿困而致主运化、主升清等功能都相对低下,胃得湿润炎热之助而致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功能相对增强。长夏季节湿盛而脾虚胃强的功能状态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对自身脾胃系统及其他四脏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他季节脾胃功能则处于从属地位,通过其长养转化之性,协助或抑制其他四脏以维持机体应时而变的调节稳态。长夏季节由于脾弱胃强,机体表现为消化功能增强,吸收功能减弱,易发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等消化系统疾病。正确把握“脾主长夏”的本质内涵对认识临床消化系统疾病季节性发作的病理、诊断、预防、养生与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文章
浅谈中医脾的主时理论
中医
脾的主时理论
脾主长夏
脾不独主时
养生
基于肠道菌群对能量代谢的季节性调控探讨“脾应长夏”的现代理论内涵
“脾应长夏”
肠道菌群
能量代谢
季节性调控
腹泻
AQPs
中医"脾不散精"病理内涵的再思考
脾(中医)/病理学
脾(中医)/中医病机
@脾不散精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脾主长夏”理论内涵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脾主长夏 中医病机 理论研究 探讨
年,卷(期) 2013,(8) 所属期刊栏目 中医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15-1820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23.1
字数 65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42/wst.2013.08.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覃骊兰 广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81 279 10.0 14.0
3 马淑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214 810 16.0 22.0
4 刘燕池 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41 497 13.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19)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9(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脾主长夏
中医病机
理论研究
探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月刊
1674-3849
11-5699/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思源楼12层
2-534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1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18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