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研究具有不同连接筋的支架对椎动脉狭窄的力学作用,以期为支架的设计以及介入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方法 采用Pro/Engineer建立3种不同连接筋的支架模型(根据连接筋形状分别称为L-支架、V-支架和S-支架)和带有狭窄的椎动脉模型;使用ABAQU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模型施加相同的边界条件,模拟3种支架在相同椎动脉模型中的展开过程.结果 相比L-支架和V-支架,具有较好柔顺性的S-支架引起的血管应力较小,造成血管抻直的程度较弱;且S-支架上的应力和轴向短缩均较小,从而使得支架对血管造成的损伤较小.结论 3种支架中S-支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可能性,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支架辅助血管成形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气囊扩张术
支架
超声检查,多普勒,双功能
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疗效观察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药物疗法
椎动脉起始部狭窄
支架置入
血管内治疗
下肢动脉覆膜支架边缘狭窄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下肢动脉
覆膜支架
边缘狭窄
血流动力学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连接筋结构的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的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医用生物力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数值模拟 生物力学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4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18.01
字数 44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爱科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110 1012 18.0 27.0
2 付文宇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 8 100 6.0 8.0
6 张站柱 北京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4 56 4.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58)
二级引证文献  (8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7(1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2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2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脉狭窄
血管内支架
支架内再狭窄
数值模拟
生物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医用生物力学
双月刊
1004-7220
31-1624/R
大16开
上海制造局路639号
4-633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18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