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米苍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受秦岭造山带由北向南挤压作用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复杂,深入研究米苍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对陆内造山作用以及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米苍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对地表产状进行详细观测,建立了米苍山地区东河地表地质大剖面,并且利用等倾角区划与轴面分析,对东河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建立了米苍山造山带构造几何学模型,通过构造楔模型分析了米苍山扇形隆升机制,通过不整合面分析,对四川盆地北部米苍山构造变形时间进行了研究.米苍山南缘基底发育4个构造楔,是影响米苍山南部地层抬升的主要原因,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底部滑脱层为元古界变质岩,前缘单斜带由嘉陵江—雷口坡组膏岩层作为滑脱层产生的反冲断层控制,寒武系滑脱层与震旦系滑脱层共同影响了大两会背斜的形成,而米苍山北缘则发育单个构造楔,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元古界变质岩为底部滑脱层;通过对米苍山地区不整合面研究,米苍山造山带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印支期与燕山期两次大规模的隆升.因此,米苍山前表现为多期次多层滑脱的构造特征.
推荐文章
香龙山背斜几何学、运动学及成因机制
香龙山背斜
浅表构造地质剖面
地震剖面
运动学模型
通南巴背斜几何学、运动学与构造模型
通南巴构造带
几何学
运动学
多层滑脱变形
构造楔
塔中Ⅰ号构造带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
塔中低凸起
塔中Ⅰ号构造带
几何学与运动学
活动期次
成因机制
陆东地区构造几何学和构造运动学分析
构造几何学
构造运动学
陆东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米苍山东河地质大剖面的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及其对上扬子北部陆内俯冲机制的约束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米苍山 滑脱层 平衡复原 构造楔 不整合面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3-108
页数 16页 分类号 P542
字数 101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563-5020.2013.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何登发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82 1500 22.0 36.0
2 樊春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17 321 9.0 17.0
3 李英强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7 85 5.0 7.0
4 文竹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3 51 3.0 3.0
5 孙衍鹏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2 53 2.0 2.0
6 贺鸿冰 中国地质大学能源学院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5)
共引文献  (389)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9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米苍山
滑脱层
平衡复原
构造楔
不整合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