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杂交封堵(Hybrid)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经验.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7月,我们共收治18例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杂交封堵术治疗mVSD.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除1例9岁患儿外,其余患儿平均年龄(10.8±6.7)个月(1~17个月),平均体重(7.4±2.2)kg(4.8~11 kg).2例为多发mVSD,男女各1例.手术在食管超声(TEE)下于右心室游离壁表面定位mVSD最佳穿刺位置,经缺损右室面穿刺并通过导引钢丝及鞘管,导入封堵器行mVSD封堵.术后即刻及出院前行经胸超声评估,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结果 平均肌部室间隔缺损(6.6±1.8)mm大小(4~12 mm).术后即刻食管彩超均未提示明显残余分流.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心律失常.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2例多发肌部室间隔缺损患儿心脏超声显示心尖部存在极小分流,其余无明显残余分流.全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良好,封堵器无移位.结论 经胸杂交封堵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较传统肌部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损伤小,恢复快,操作安全简便,效果好,可避免体外循环,尤其适用于小年龄低体重不能行介入手术的婴幼儿.
推荐文章
经胸封堵小儿室间隔缺损并发症的护理
室间隔缺损封堵
并发症
护理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188例临床分析
室间隔缺损
经胸微创
封堵
经胸小切口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围术期护理
小切口
室间隔缺损
围术期护理
室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封堵的应用价值
室间隔缺损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外科手术,微创性
非体外循环
封堵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经胸杂交封堵技术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18例
来源期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治疗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儿童
年,卷(期) 2013,(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134
页数 3页 分类号
字数 21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353.2013.02.0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贾兵 115 326 7.0 9.0
2 叶明 64 248 7.0 12.0
3 沈晟 4 33 3.0 4.0
4 陈张根 64 214 7.0 8.0
5 陈纲 25 68 5.0 6.0
6 仇万山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16)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室间隔缺损/治疗
室间隔缺损/外科学
儿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月刊
1671-6353
43-1380/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梓园路86号(湖南省儿童医院内)
42-261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60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