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烧杯实验对桂林市自来水厂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来水厂现行工艺以及多年平均PAC投加量条件下,能处理的进水最大Pb2+浓度为0.02 mg/L;改变混凝剂组分,可以使进水Pb2+浓度超标4倍的出水水质达标;投加PAM可以提高Pb2+去除效果,能使Pb2+浓度0.1 mg/L的原水经处理后出水水质达标.使出水达标的最小混凝剂投加量与进水Pb2+浓度的关系为y=-1 141.4x2+ 296.17x-3.084 9;在保证出水残余Pb2+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的条件下,根据此式计算出不同原水Pb2+浓度下的最小药剂投加量,为桂林市饮用水源突发性Pb2+污染应急处理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饮用水源水突发性镍污染应急处理试验研究
突发性水污染
应急处置
漓江桂林市突发性洪水分析及预报
突发性洪水
预报
漓江
化学氧化法应急处理甲醛污染饮用水源的工艺研究
化学氧化法
甲醛污染饮用水源
应急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桂林市饮用水源突发性Pb2+污染的应急处理技术
来源期刊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突发性Pb2+污染 应急处理技术 饮用水源 混凝沉淀 桂林
年,卷(期) 2013,(1)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150
页数 5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36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4-9057.2013.01.02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成官文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9 179 8.0 12.0
2 韦文渊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5 15 2.0 3.0
3 叶青旺 8 11 2.0 3.0
4 覃平 桂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3 12 1.0 3.0
5 王飚 2 2 1.0 1.0
6 蒋初成 2 7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突发性Pb2+污染
应急处理技术
饮用水源
混凝沉淀
桂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季刊
1674-9057
45-1375/N
16开
广西桂林市建干路12号
48-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706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