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在环境温度变化条件下,人体静脉血ATP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志愿者48名,随机分为6组,肱静脉取静脉血,置于10℃、15℃、20℃、25℃、30℃和35℃下保存;每4h应用ATP检测仪对不同温度下的ATP含量进行检测;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MATLAB软件进行差值函数分析拟合.结果 各温度组ATP值随死亡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从取血即刻的1 573.683 E-13moL/L,降至6.00 E-13mol/L左右,所经历的时间分别为236h(10℃)、163h(15℃)、124h(20℃)、92h(25℃)、72h(30℃)和64h(35℃),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温度组下ATP含量变化与PMI关系的二元三次曲线方程(R2范围为0.976~0.990);进行差值拟合,得到10 ~35℃范围内ATP含量变化与PMI关系的三元四次曲面方程.结论 在不同温度下,人体静脉血ATP降解与PMI关系符合三元四次方程分布,利用差值函数拟合的方法可在温度变化条件下进行死亡时间推断.
推荐文章
大鼠骨骼肌肌钙蛋白I与死亡及离体时间的相关性探讨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骨骼肌肌钙蛋白I
免疫印迹
人脾组织DNA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显微拉曼光谱
显微拉曼光谱
特征峰
相对峰强
脾组织
死亡时间间隔(PMI)
人死亡后胸骨骨髓脂质含量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脂蛋白类/分析
胸骨/病理学
骨髓检查
死亡/生理学
时间生物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温度下离体人静脉血ATP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法医学杂志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差值函数 ATP
年,卷(期) 2013,(3)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7-210,后插3
页数 5页 分类号 DF795.1
字数 217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廖信彪 30 32 3.0 3.0
2 孙婷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21 70 5.0 6.0
3 杨天潼 中国政法大学教育部证据科学重点实验室 21 91 6.0 8.0
4 张海东 中国政法大学教育部证据科学重点实验室 32 89 5.0 7.0
5 于永光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 11 27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医病理学
死亡时间
差值函数
ATP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法医学杂志
双月刊
1001-5728
11-1721/R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木樨地南里17号楼303室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180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4216
论文1v1指导